第二十九章 兵部
查案之事,对苏大为既是危险,也是机遇。 之前李治借着查案压了他一下。 若此次公主案能查出凶手,那封的实职,李治就没理由收回去。 苏大为便等于一举迈入从四品上的实职官位。 这当然是一种突破。 哪怕李治有心压制,到那时,绑在苏大为身上的“绳子”,也会渐次松动。 …… 从大明宫出来,苏大为牵起自己的马,望着不远处乘上马车的李义府等人,背后隐隐渗出冷汗。 方才在紫宸殿中,在平静的表面下,实则充满了刀光剑影。 李义府方才又发难了,又想挖坑给他。 裴廉是想找人一起背锅,而李义府,则是满满的恶意。 当时谁也不知道,李治会不会因高阳公主的死而震怒,若天子震怒,苏大为必将首当其冲。 天威难测。 好在李治并没有因为愤怒,而失去理智,只是将苏大为塞进大理寺,命其与裴廉一起破案。 危机危机,危险与机遇并存。 过去了,是机遇。 过不去,那便是杀身之祸。 “苏少卿。” 大理寺卿裴廉大步走向苏大为,冲他拱手打招呼。 虽然李治才发出口谕,还没颁下正式的圣旨任命,但裴廉已经向苏大为改口。 “方才在殿中,不得已请苏少卿出手帮忙,你查案的本事,长安人尽皆之,此案,你又是最后接触过高阳公主的人,于情于理,苏少卿都应该参与,还请少卿勿怪。” 裴廉对苏大为的态度十分客气。 这份客气,也不知是对苏大为背后的武媚娘,还是顾忌苏大为身上的军方背景,又或是想求苏大为用心查案。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。 裴廉这样放低姿态,苏大为也不好继续冷脸,向裴廉抱拳道:“寺卿言重了,都是为了公事。” “苏少卿所言极事。” 裴廉眼珠一转,向苏大为改口道:“高阳公主的案子,不知少卿准备从何处下手?” “此案,我与你一样,才听说,便被召入宫,现在一点头绪也没有,现在这案子经办是否万年县在管?卷宗有没有送到大理寺?现场仵作是谁?勘察结果如何?” 裴廉张了张嘴,论政治权谋,他水平不低。 可论到此案,他现在真就是两眼一抹黑。 只好苦笑道:“你问的这些,本官现在还答不上来,待回到大理寺,我再答复你,可好?” “行,寺卿请先行一步,我随后就到。” “好,那我就在大理寺静候苏少卿。” 裴廉向苏大为点点头,在侍从的搀扶下,登上马车,渐渐远去。 苏大为站在远处,略思索了片刻。 这案子从目前看来,李治是不查出凶徒,誓不罢休。 李义府和许敬宗等,是静观其变,甚至有意推波助澜,把水搅浑。 裴廉想甩锅。 各有各的算盘。 高阳公主,一个从被贬的巴州,初回长安的落难公主,在长安无权无势,又与任何势力没有交集,究竟是谁下的手? 目地和意义何在? 苏大为想不明白。 摇摇头,翻身上马,刚要追上裴廉返回大理寺,忽听有人呼唤自己。 他转身向来路看去,一眼看到太监王福来,正一路小跑着追赶出来。 “苏郎君,苏郎君。” 苏大为牵马立于道旁,等着王福来上气不接下气的一直跑到身前,看着他在那里喘息,想说一口气又上不来。 “不用着急,你等气息喘匀了再说。” 王福来也是老熟人了,当年跟着武媚娘在感业寺出家,转眼十余年过去。 这位太监如今也是两鬓斑白。 不过因为跟对了武媚娘,如今权势不小,等闲的事,也不用他亲自出来。 “苏郎君。” 王福来目光一扫左右,凑近一些,在苏大为耳边低声道:“皇后问苏帅何时去见她?” 苏大为略一沉吟:“帮我回武后,高阳公主的案子十分急切,容我先料理公事,待此事忙完,再入宫见她。” “好,郎君的话,我会带给皇后。” 王福来眼中闪过一丝讶色,旋即很好的掩饰下来,向着苏大为又道:“郎君,皇后说,若你现在不愿见她,也休忘了自己的处境。” “处境?” “许多事,皇后也是身不由己。” “我知道了。” 苏大为向王福来拱手道:“替我告诉阿姊,就说阿弥知道了。” 王福来向着苏大为微微欠身,后退几步。 看着苏大为翻身上马,绝尘而去。 从上次的案子,苏大为被李治打发去长安县继续做不良帅后,苏大为便没有再入宫单独求见武媚。 一为避嫌。 二来,上次的事,皆因武媚身边贺兰敏之与郭行真而起。 以武媚娘的聪明,又怎会不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? 苏大为在用这样的方式,在告诉媚娘阿姊,他不高兴。 武媚娘清楚他的性格,他并不喜欢招惹是非。 特别是别人强加给他的。 这次他忍了,可下一次呢? 若贺兰敏之和郭行真,还有李义府,还想把他拖进漩涡里,那么,他将不会再忍耐。 实际上,方才李义府开口让苏大为同裴廉一起审理高阳公主的案子。 苏大为的心里,已经动了一抹杀机。 他并非太平之臣,现在的军功都是一刀一枪换来的。 李义府用的那些手段,他又不是瞎子。 不管是替李治在打压,还是出于别的理由。 三番两次来招惹,这已经触到了苏大为的逆鳞。 要想远离麻烦,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制造麻烦的人给解决掉。 骑在战马上,苏大为的眼中光芒闪动。 心里想到了许多。 方才王福来说的话也很有意思,转述武媚娘的话,让苏大为不要忘记自己的处境。 自己是什么样的处境? 因为身上铬着武媚娘一党的铬印,所以被李治深深的忌惮与提防? 还是说逆水行舟,自己会有新的危险? 总之,最近的一切,都是些危险的信号。 苏大为久在军中,对危机之事,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。 心中,隐隐有一种感觉在提醒他。 危险,正在向自己逼近。 若还像之前一样,只怕会被巨浪倾覆。 ……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,北靠皇家禁苑、渭水之滨,南接长安城北郭,西接宫城的东北隅。 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,横亘六十里,到了这里,恰为“龙首”,因地势高亢,人称龙首原。 龙首原本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,内有观德殿,是举行射礼的地方,唐因袭这一功用。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,门前是宽达一百七十六米的丹凤门大街,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、宣政殿、紫宸殿、蓬莱殿、含凉殿、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,宫内的其他建筑,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。 含元殿、宣政殿、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,正殿为含元殿。 宣政殿左右有中书、门下二省,及弘文、弘史二馆。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,各有一条纵街,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。 苏大为从丹凤门出来,左右是光宅坊和翊善坊。 他要通过来庭坊和永昌坊,从承天门入太极宫。 自从李治搬入大明宫,原本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和衙门,也开始陆续搬迁。 按规划,三省将设在太极宫宣政殿附近。 目前,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大体都搬至大明宫。 只有执掌六部的尚书省,因为下面衙门机构繁多,还未完全搬迁。 其中六部衙门主要就在承天门与嘉德门附近。 苏大为现在要找的,便是六部。 他原本想是直接去大理寺,甚或去刑部,再不济也要去万年县,询问高阳公主的案情。 但是方才跟王福来说话以后,改变了主意。 他要找的衙门,乃是尚书省下,六部之兵部。 李治朝的兵部尚书前期是崔敦礼,但此公因为出自博陵崔氏,在李治独揽大权后,便被撤下。 后来的兵部尚书是任雅相。 任雅相早年曾任燕然都护,随苏定方平定突厥沙钵罗可汗,后任兵部尚书。 显庆四年拜相,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。 他在相位仅有两年,便出任浿江道行军总管,征讨高句丽。 龙朔二年卒于军中。 李治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,赐谥号为敬。 在任雅相之后,便是英国公李勣任兵部尚书。 但在李勣征高句丽后,李治以兵部尚书不可一直空悬为由,又改任其他人为兵部尚书。 起先李治想起用名将程名振。 但程名振也在龙朔二年去世。 朝廷追赠右卫大将军,谥号为“烈”。 李治下一个考虑的人选,是郑仁泰。 论朝中宿将,还活着的,几乎没几个比郑仁泰资格更老。 早在李世民晋阳起兵时,郑仁泰便投靠秦王李世民。 武德年间,奉命镇守长春宫,参与消灭刘武周、宋金刚、王世充、窦建德的统一战争。 武德九年,参与玄武门之变,授游击将军、归政府统军。 贞观年间,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,宿卫宫城安全。 外放忠武将军、胜州道行军副总管,防备突厥。 参与攻打高句丽,授上柱国、左屯卫大将军、同安郡公。 永徽四年,授银青光禄大夫、灵盐二州都督,驻守西部边疆。 显庆二年,入为右武卫大将军。 带领薛仁贵讨平铁勒九部,抵御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,授凉州都督,接应吐谷浑慕容诺曷钵,防备吐蕃。 李治本来有心调他回朝,执掌兵部。 但西线战事突然吃紧,朝廷只能命其继续出任凉州刺史、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。 在龙朔三年,也就是去年。 郑仁泰薨于官舍,时年六十三,追赠代州都督,谥号为襄,陪葬于昭陵。 一连两个备用人选,皆没了。 这让李治大为郁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