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赵公子在线阅读 -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言北伐

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言北伐

    “上将军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乐乘被廉颇如此当面斥责,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,亦毫不退让的出言质问。

    廉颇只是瞥了乐乘一眼,并没有过多理会,反而对着赵王再次施礼。

    “秦虽有两场大败,国力犹在。”

    “赵与魏盟,若毁约伐之,失信于天下,假如魏国不肯善罢甘休,以致赵、魏两国征战不休,于国无利。”

    “关东六国今唇齿相依,贸然伐魏,必给秦国可趁之机,还请大王三思。”

    乐乘却是冷笑道:“上将军此言差矣,魏国毁诺不割让繁阳在先,天下人又岂会说我赵国背信弃义?”

    “且秦国朝堂不稳,六国士人与秦人争权夺利,更兼秦王年幼,未能执掌大权,如何伐我!”

    廉颇反驳曰:“魏割让繁阳只是口头承诺,我等虽心知肚明,天下人却不知,贸然伐之,众皆会以为我赵国故意寻找借口伐魏耳。”

    “秦虽两派相争,若有可趁之机,吕不韦、蒙骜二人,未尝不会领兵东出以夺功勋,继而转移秦国朝堂矛盾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廉颇顿首再拜赵王,曰:“三晋本为一家,为一城之地而恶魏国,令两国从此心生仇怨,此乃不智之举也,还请大王三思!”

    廉颇这番话有理有据,哪怕才开始蠢蠢欲动的赵国将领,此时也都出言符合。

    赵王虽想要得到繁阳,却也知道不能因小失大。

    “话虽如此,然魏王出尔反尔于先,逐寡人使者在后,若听之任之,魏国上下岂不会以为寡人可欺耶?”

    廉颇奏曰:“大王可放出风声,就说欲起兵伐魏,魏王必然得知必然惶恐,随后遣使赶往楚国,令楚人说和,大王亦能保住颜面矣!”

    就在此时,太子赵偃却是说道:“如今国内兵强马壮,粮草充足,若不趁着秦国蛰伏之际扩张发展,待秦朝政稳固以后,如何能敌?”

    “依儿臣之见,关东六国既然唇亡齿寒,不能妄动刀兵,不若起兵北上攻打匈奴,以绝后患。”

    “李牧将军于北疆驻守多年,士卒们养精蓄锐,料想可堪一战。”

    廉颇闻言,却是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匈奴之患由来已久,平定匈奴也是廉颇生平志向,且赵偃说得也没错,赵国的确应该趁机扩张。

    更何况,乐乘属于赵偃派系,廉颇已经反驳过一次,若再次出言反驳赵偃,恐怕会让两人关系越发恶化,此举非智者所为也。

    赵王却是眉头微皱,显得有些犹豫不决。

    当初赵王因李牧畏战如虎,将其征调回到邯郸,以他人代将驻守北疆,抵御匈奴。

    新换之将改变李牧被动防守策略,发觉匈奴入境则大肆捕杀。

    才开始,的确有所斩获。

    可到了后来,匈奴人仗着骑兵速度优势能够来去如风,不仅将北疆守军戏弄得团团转,还趁机杀死不少赵国守军,掠夺到了许多钱粮。

    直到那时,北疆军民才发觉李牧驻守边塞的好处,极力上书请求赵王令李牧重返边疆。

    赵王无奈,只得再三请求李牧官复原职,最后甚至答应李牧,可以继续以往被动防御的策略,这才让李牧重返北疆任职。

    赵王今日若同意赵偃请求,必定会出尔反尔,让李牧改变以往对待匈奴之策略。

    只不过,如今的赵国兵强马壮,的确适合对外用兵。

    好似看穿了赵王心中所想,赵偃再次建言:“李牧将军虽为国之良将,却只擅长防御,今朝中有上将军、武襄君这些良将,父王若欲出兵匈奴,不妨更换主帅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既不会失信于李牧将军,亦能让更擅长进攻之将领统兵,可谓两全其美之策也。”

    赵王听到这里,不

    由怦然心动。

    乐乘亦上前说道:“太子之言大善,然匈奴多为骑兵,若以步卒击之,纵能破之,亦难有太大斩获。”

    “依臣之见,大王不若令公子嘉统帅申岐之地骑兵,前往北疆助战。”

    廉颇听到这里,猛然惊醒。

    起初,廉颇并不反对出兵匈奴这个建议,只是当赵偃说到欲换掉李牧以后,廉颇就隐隐感觉有些不对。

    直到此时廉颇才惊觉,赵偃这是想要以攻打匈奴为借口,先夺与赵嘉亲善的李牧兵权,再将赵嘉诱出申岐之地。

    赵嘉若领兵出申岐之地,就失去了最大依靠,粮草、辎重都要依仗邯郸,赵偃就可以随意揉捏赵嘉。

    赵偃也有极大可能会,将赵嘉麾下骑兵夺走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廉颇脸色略微有些阴沉。

    李牧虽与赵嘉较好,却没好到能够为其赴汤蹈火的程度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赵偃都想要夺其兵权。

    那么从小看着赵嘉长大的廉颇,对赵嘉而言亦师亦父,两者之间关系亲密无比。

    假如李牧被夺了兵权,赵偃下一个目标肯定会是廉颇自己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,廉颇急忙上前说道:“臣以为,此举大为不妥!”

    赵王浑浊的眼睛有些闪动,出声问道:“有何不妥?”

    廉颇深吸口气,道:“对匈奴用兵,乃国之大计,臣自无不可。”

    “然太子欲换掉李牧将军,却是万万不能。”

    “李牧将军统兵之才,不在臣之下,昔年代郡能够拖住二十万燕军,为臣击破栗腹争取到足够时间,亦为李牧将军之功也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廉颇瞥了乐乘一眼,继续道:“就连击破二十万燕军之役,李牧将军亦功不可没。”

    “臣虽不知李牧将军为何不邀功,却也深知其统兵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且李牧将军驻守北疆数年,对于麾下士卒指挥如臂,对于匈奴各种事宜亦知之甚祥。”

    “若贸然换将与匈奴战,恐怕会重蹈昔年覆辙啊!”

    乐乘听完廉颇的话,脸色阴沉如水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被封为武襄君,的确是李牧让功之故,否则决不可能揽下击破二十万燕军之功。

    此乃乐乘最忌讳别人谈论之事,今日却被廉颇当着众朝臣面说出,乐乘自然心怀怨恨。

    赵王思索许久,问道:“那么上将军认为,极力主张被动防御之李牧,能否担起进攻匈奴之重任?”

    廉颇郑重道:“对于匈奴,没有人比李牧将军更了解。”

    “彼若认为可伐,定能尽全功彼若认为不可伐,臣以为时机尚未到也。”

    “兵者,国之大事也,不可贸然而定,请大王先征询李牧将军意见,再议北伐匈奴之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