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窑厂
杨东升正想进去看看,忽然窑洞内传来一声喊,“拦住他!” 只见离杨东升三四个窑洞远的地方,猛然冲出来一个人来,守在那个窑洞口的人见状,忙挥舞手中的木叉阻拦。 冲出来那人赶忙躲闪,只这一瞬间的功夫,两名联防队员已经追到了那人背后,眼见就要追上。 那人猛然一停,背靠窑洞,往腰里一抓,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,指向众人,“都别过来!” 周围几人见状擎着叉子、木锨也指向他。 这时就见一个魁梧的身影从远处跑过来,不管不顾,直接上去就是一脚,正中那人胸口。 砰的一声,那人被踹的倒飞出去,后背在砖窑上撞了个正着,被反弹回来,一下扑在地上,摔了个嘴啃泥,匕首也摔了出去。 那魁梧人影不管不顾,从地上抓起那人又是一拳,打的那人像个虾子似的弓成了一团。 魁梧人影还要继续打,马超眼疾手快,一把抱住了他,“元丰,不能再打,再打就出人命了!” “放开我,弄死他,大不了我给他偿命!” “你冷静点!他死定了,你给他陪葬不值得!”杨东升冲两个联防队员一瞪眼,“还不赶紧抓人!” 两名联防队员这才反应过来,一左一右将人按在了地上。 “放开我!放开……” “老实点!” 杨东升这才看清楚袁大头的长相,三十五六岁的模样,身材消瘦,邋遢的跟流浪汉似的。 两名联防队员也没有手铐,直接就用了一条布袋子捆了人。 “捆结实点!” “放心吧,杨老板!我以前是捆猪的!”一名联防队员得意的道。 所里撒出了这么多警力,副局长亲自督战都没抓到的人,现在让他们俩抓住了,这次可是立功了。 “草,我新买的鞋!”另一名联防队员忽然骂骂咧咧的跺起脚。 几个月来,袁大头吃喝拉撒都在这个砖窑,里面到处都是地雷,这名联防队员刚刚不小心中了招。 崔元丰瞪着眼珠子,死死的盯着袁大头,一副恨不得咬死他的模样,“王八蛋!我爹给你儿子交学费,你知道那些钱是怎么来的吗?他自己每天咳血,都没舍得去医院!” 崔元丰说着又要扑过去,他力气非常大,几个大老爷们合力,才把他拦住。 就袁大头那副酒色过度的小体格,今天要没人拦着,崔元丰真能撕了他。 “马超,你先送他回去!” 留了人看着现场,几人把袁大头押上拖拉机。 杨东升回头看了一眼,窑厂门口那块待售的牌子。 “杨老板,人也抓着了,你看是不是……”那个五十来岁的汉子凑过来,不停搓着手。 “放心吧,该给你的钱,一分都不会少你的。” “嘿嘿嘿,那就好,那就好!我有钱了,我能娶媳妇了!”汉子高兴的手舞足蹈。 看着他这副模样,杨东升忽然心里咯噔一下,他终于认出来这货是谁了,“你是袁家村的?” “是,俺是袁家村的,你认识俺?” “你现在还没娶媳妇?” “俺家穷,说过几个,人家都不愿意!现在好了,俺有钱了,想娶谁娶谁!” 杨东升看着嘴咧的跟荷花似的汉子,真想给他一脚,这货就是前世那个娶了袁蕊,并且打的袁蕊头破血流的老光棍。 但是说好的悬赏,杨东升又不能不给,“娶了媳妇,回去就要好好过日子,好好待人家!你给我记住了,你娶媳妇的钱,是从我这拿到的,我就得负这个责,敢亏待人家,我打断你的腿!” “是是是!”老光棍心里纳闷,俺娶媳妇,你这么生气干什么? 众人一进派出所,登时就轰动了。 虽然只过了短短两天时间,但派出所上下都被逼疯了,所有人连轴转,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,再抓不到人,就要崩溃了。 不过光抓住了人还不够。 王副局长亲自带队,直接奔赴窑厂。 抓捕的时候,袁大头拿出过一把匕首,却不是凶器。 根据目击者的证词,以及崔支书的伤口判断,凶器应该是一把更大的,能劈砍的刀。 但是在袁大头居住的窑洞内,找了一个遍,也没有找到凶器。 经过一番地毯式的搜索,干警们终于在一片废砖中,找到了一把带血的菜刀。 菜刀上除了血迹,还有血指纹。 王副局长如获至宝,立刻命人将刀送去检验。 杨东升回到家,一进门,周影正好也从周丽的房间出来。 “怎么样?” “退烧了!刚喝了碗粥,又睡下了!这个死丫头,这次终于老实了。” 走到堂屋门口,就见黄胖子瘫坐在墙边,两只爪子摸着自己的肥肚腩,晒太阳。 如果再来瓶啤酒,点根烟,就是一只标准的废猫了。 老婆出轨,对任何雄性动物的打击都是巨大的。 “这猫再养下去,就成精了!”周影摇了摇头。 “可怜的黄胖子!”杨东升摸了摸黄胖子圆乎乎的脑袋,黄胖子没有任何反应。 杨东升又戳了戳它的肚子,黄胖子仍然没有任何反应。 不会真的废了吧? 杨东升再次伸出手,黄胖子终于烦了,直接给了杨东升一巴掌。 还好,还没废。 走进屋,杨东升抓起电话,“陈律师,麻烦你过来一下!这边有个窑厂要卖,你去看一下,手续是否真的齐全,价格合适,我就买下来。” 杨东升已经打听清楚了,修路的事情败落之后,李老板被乡里追责,他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,只能去借高利贷,最终还不起高利贷,才把窑厂抵给了人家。 不要小看砖瓦厂这种每块只有一两毛钱的生意。 砖瓦的主要原料就是粘土,成本极低,支出除了人工费,就是燃料费,一块粘土砖的利润率可以达到60%以上,不要太挣钱。 要不是李老板作死,跑去修路,恐怕现在日子还过的好好。 目前的顺河乡,距离杨东升记忆中那个顺河乡,还差得远。 今后几十年,整个顺河乡需要大量砖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