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8章 明君炼成记2
这种糕点是现代那种蓬松的小蛋糕,看起来可爱又有食欲。东方阅读网 “幸苦了。”宁舒随意说了一句。 皇宫明明是杀人不见血的权力斗争,但是有人身处这样的刀光剑影,却又偏偏想着拥有一份纯粹的爱情。 有时候爱是万能遮羞布。 宁舒尝了一下,放下了,陆昭仪有些纳闷地问道:“皇,不好吃吗?” “还好。” “皇可是心情不好?”陆昭仪问道,“臣妾相信皇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,这只是暂时的困局,相信皇一定会度过的。” 跑到古代来炖心灵鸡汤,要做知心人。 “你怎么知道朕会成功?”宁舒挑眉问道。 “因为臣妾相信皇是一代明君。”历史书不都写着吗? “哦,朕是一个什么样的明君?” “皇在位的时候,国家一定会国泰民安,百姓一定会庆幸你这样的好皇帝。”陆昭仪暗自吐了吐舌头,能被称为大帝的人,可都是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现在的皇应该是被太后给压着,读书的时候没注意,也不知道夺权的具体内容,只知道最后夺权成功了。 然后开始一代大帝的辉煌人生。 “臣妾相信皇会成为一袋明君,成为万名敬仰的存在,臣妾相信皇。” 宁舒忍不住在心里呵呵,说得好像是为了你才成为明君的,怎么不去劝一劝那些暴虐无度的昏君,那才叫功德无量。 本来是名留青史的人,你穿越过来,说得好像为国为民的事情都变成了是为你做的。 答应我做个好皇帝。 想太多系列。 宁舒伸出手推了推桌子的糕点,在陆昭仪疑惑的眼神下推到地,‘啪’的一声,盘子掉在地四分五裂,糕点滚落在地。 “皇?”守在门口的小六子顿时推门进来,看到地的碎片。 宁舒说道:“陆昭仪殿前失仪,禁足三个月。” 陆昭仪表情呆滞,听到宁舒的话,下意识反驳,“这不是我掉在地的?” “难道是朕掉在地的吗?”宁舒看着陆昭仪。 陆昭仪顿时一个激灵回过神来,跪在地,委屈地说道:“皇,你不能对臣妾这样。” 陆昭仪一脸生无可恋,仿佛遭遇到了很大的打击。 小六子看宁舒冷着脸,连忙让陆昭仪走,让人进来收拾地的垃圾。 宁舒看着陆昭仪悲伤的背影,感觉她戏挺多的,估摸着脑补出了自己在这后宫不一样。 说好做知心人来着。 宁舒觉得还是让她在自己宫里呆着较好,免得动不动是一副‘我是最了解你的人’跟其他的妖艳贱.货是不一样的表情。 妃子在后宫是绝对弱势的,但是貌似一个个都觉得自己不同,是不一样的妖艳贱.货。 唯一给宁舒心理安慰的是皇宫的伙食很不错。 把陆昭仪禁足了,皇后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,皇你要雨露均沾巴拉巴拉的,很贤惠的样子,动不动说,母后说了,要多繁衍子嗣。 母后,母后…… 宁舒知道皇后话里话外都用太后来压他,她现在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,而且还是天下至尊,一个人处处压在她的头,委托者早跳了。 被挑拨得还不知道咋样呢。 要禁足一国皇后,在朝堂肯定会掀起大波的,本是沈家女子,沈老将军还不得炸,还有太后,能容忍自己的侄女被禁足。 对付陆昭仪那样普通妃子的手段不能用在皇后手。 这次估计是要收拾那个夺心的系统,还要顺带夺权。 委托者还真是孤立无援啊。 还说是简单的任务,没想到会是这样任务。 宁舒默默着听着皇后的话,动不动是沈家,动不动是太后,故意刺激人。 “说完了,说完了出去,朕要批改奏折了,要不,皇后你这么能干,你来帮朕批改怎么样?”宁舒说道。 沈家一太后,一皇后,沈老将军的手还手握重兵,确实让人忌惮,尤其是太后迟迟不交权。 朝孤立无援,后宫乌烟瘴气。 皇后听到宁舒这样的话,身体颤抖,心里又痛又恨,人渣。 “臣妾哪里懂得什么朝政的事情,皇你要注意身体。”皇后强颜欢笑。 宁舒盯着皇后的脸,眼神有些凌厉,皇后被被宁舒看得浑身发毛。 “皇后,你怎么了,看起来沧桑不少呢,别太辛苦了,浑身死气沉沉的。”宁舒说道。 皇后脸闪过一丝慌乱,找借口:“肯定昨晚臣妾睡得不怎么好。” “皇后可要好好休息呀,你看着老了不少。” 皇后摸着自己的脸走了,不是她的脸老了,而是心老了,每次醒过来,都觉得自己躺在后宫,身边都是疯子。 重生以来,皇后每天想的是把冷宫拆了,找了借口把掖庭冷宫的太监嬷嬷收拾了一顿,辈子被贬入了冷宫,这些狗奴才欺辱她,压榨她。 每天想的是,盼的是皇能够记起自己,可是终究到死都没有等到。 皇后走了之后,宁舒让小六子给平贵人送一些赏赐过去。 小六子完全搞不懂宁舒想什么,怎么又要赏赐八竿子打不着的平贵人。 挑了一些首饰,还有胭脂水粉螺子黛之类的让小六子送给过去。 小六子觉得平贵人可能要受宠了,送过去的时候客客气气的。 平贵人也很纳闷,前不久被选入了宫里,侍寝了一次,到现在都没侍寝,怎么突然送东西来了。 而且皇帝对她并没有爱意,连好感度都停留在0。 都滚过了,居然一点好感都没有,平贵人有些遗憾,如果来早一点,肯定会让侍寝变得不一样的,至少能让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平贵人收下这些赏赐,给了小六子一些银子,请小六子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几句。 小六子回来对宁舒报告已经把东西给平贵人,然后平贵人又说了一些关心皇的话。 宁舒没说什么,不过当晚去平贵人那里了,会一会这次携带系统的宿主。 本书来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