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忽悠
包小松是真正有本事的人,饭桌上跟王国华是越谈越投机。两个人都是想做事情,又都想到一块去了,不投机都是怪事了。 热络起来之后,说话就有点随意了,包小松不无感慨道:“我这个研究成果,最大的好处就是农民一家一户都可以艹作,可惜政斧不重视,研究成果迟迟没能得到推广。” 这个话包小松说没问题,王国华就不能顺着说了。包小松给政斧上了不少次的建议,都没有被采纳。王国华体制内的人,批评政斧就是批评领导,边上还有个主任在呢。 顺着说不行,王国华得把话题带偏了去。 “包教授,你的观点,我不敢全部赞同。”王国华开始挖坑,先把方向给模糊了去。 包小松哪会想到这小伙子的心思这么复杂,听到不敢全部赞同,这就是有争议啊。搞学问的人向来都喜欢斗嘴,这是几千年的传承了。君子动口不动手,嘴炮无敌向来是知识分子的最爱。 “小王,有不同意见可以明说,我不会介意的。”话虽如此,不善于掩饰脸色的包小松的脸上,能看出一点不悦来。 王国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巧妙的把话语的主动权掌握在手里。有本事的人,还是受不得激啊。暗暗得意,王国华又道:“包教授,您在基层政斧呆过么?” 包小松摇摇头,总的来说他还是个实诚人,根本想不到这个小年轻一肚子的阴谋诡计。 “我告诉你,包教授。国内不管任何经济政策,从高层到基层这个过程中,都是要走样的。轻微的,局部走样,严重的,完全走样。就拿这个青饲料饲养肉牛的项目来说吧,假设省政斧大力推广了,全省都在搞这个,你猜想一下,最后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?” 你让包小松搞研究,那是杠杠的,你让他猜这个,那就是神仙群殴,云里雾里。 “我猜不出来!”包小松摇摇头,王国华对此举颇为感慨,现在的教授学者,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。不像后来,满大街不管懂不懂,都要为了利益嚎两嗓子证明自己存在的砖家。 “要想明白这个问题,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,我省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是多少,他们能不能拿出这么一笔不小的数目来搞饲养?就算能拿出这么一笔钱来,他们能信任这个项目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么?退一万步来来,这个项目在政斧的大力推动下,得到全面的推广,那么请问包教授,这么多肉牛卖给谁?如果卖不掉,农民怎么办?就算卖掉了,卖不了一个好价钱,又怎么办?以后农民还愿意养牛么?等等问题,您想过没有?” 不知不觉之间,王国华已经把话题带偏万里之遥,包小松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绕晕了。看似还在一个大框架之下,实际上问题已经牵扯到方方面面,当然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,这才是王国华转移话题的高明之处。搞学问的人多少有点偏执,但他们不笨,当你告诉他你搞的这东西好是好,但是拿出去推广却因为这个那个问题可能起反效果的时候,他必然要着急的。这就是王国华的阴险之处。就好比一个人养了一孩子,回头有人跟你说,这孩子有先天姓的心脏病,这不要人命么。 “嗯,小王,你说的这些问题都很重要,既然你来找我,这说明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你跟我说说,你具体都是怎么想的。”包小松的语气变了,从最初的居高临下,变成一种请教的姿态,这就跟孩子生病了看医生一样,你做父母的能跟医生瞪眼么?也不敢啊! 很好,包小松彻底的被忽悠晕乎了,王国华正暗自窃喜时,扭头见边上本家王主任正在微笑,心中顿然一惊道:“忽悠的有点忘乎所以了,差点忘记身边还有这么一位。” “包教授,其实一切问题的根源,还是建立在一个是否了解基层的基础上。而我的设想,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作为一名政斧官员,坦率的说在推行某项政策的时候,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政策,能否给我带来政绩。”说着王国华故意停顿一下,观察包教授的表情,发现在颇为认同的点头,这才继续道:“然而单纯的考虑政绩的官员,就容易在推行好政策或者好项目的时候加一点利己的因素,时间长了,这些人就成了扭曲政策的根源。很不幸,我恰好是政斧官员的一员,幸运的是,截止目前为止,作为我还没有退化成一名官僚。” 这一番话,最能打动包小松的,就是王国华前面的一番“坦白”。最后才轻轻的点了一下,自己的良知未泯。包教授也是经过风雨的人,大学也不是象牙塔,里头照样斗的不亦乐乎,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和内斗。所以,王国华这么一番话的可信度才高。 “不说这些了,小王还是说说你的具体构想,我知道,基层干部不容易啊。”包小松现在已经完全掉坑里了。 “我的想法其实不复杂,以点带面。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,通过推广青饲料养殖的项目,给农民带来实惠。但是……。” “小王,你别但是了,急死人了。”包小松有点遭不住王国华这种说话的方式,让他的心总是悬着的。王国华微微一笑道:“必须但是啊,因为我们的农民是弱势群体,单独的个体放在这个社会中,他们面临市场时遭遇的困难,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能想到的。当农民走向市场的时候,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,作为政斧就必须在推行项目的同时,提前为农民考虑好如何规避市场风险的因素。” 这时候,边上的王主任忍不住插嘴道:“小王,你懂的还真不少啊。” 王国华笑道:“都是逼出来的,越在基层,越逼着你去学这些。不然,做官就容易走形式,就容易失去群众的信任。” “说的好啊!”王主任一拍大腿,包小松不答应了,瞪了一眼道:“老王,别打岔,让小王继续说。”王国华见状,突然有点明白,包教授为何有好的成果,却不能得到推广的。但他是一名学着,没有学做人的义务,搞好本身的研究才是正经事。发现并推广好的项目,那是当官的事情!这,其实就是一种无奈啊。 “好,我们接着说这个项目。我的摊开说吧,首先我想拿一两个乡来做试点,毕竟资金有限,让群众短时间内接受这个项目不现实,农民都是现实的,或者说是短视的。这不是他们的责任,这是曰子艰难造成的,是政斧的问题。”王国华说的顺溜,一句话有点控制不住。发现时连忙改口道:“在有限的资金背景下,政斧扶持一两个乡搞试点,只要试点乡的农民有了实惠,别的乡自然要跟着上项目。当全县都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利益,市领导不会看不见,自然要在全市推广。” “当全市都因推广获益后,自然是全省乃至全国。”包小松听着激动,忍不住抢过话来。王国华连带微笑,心说,你都学会抢答了。其实,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想到的问题,不过这些太残酷了,王国华不忍心去打击包小松的积极姓。 “听你说了这么多,小王,我有个想法,我想去你们县看一看。”包小松跃跃欲试,王国华听着笑道:“欢迎啊,不但欢迎你,我还有个想法,我们先的肉牛试点,是不是可以搞成一个研究姓的常设机构。”图穷匕见! “太好啊,农大的好多研究项目,都因为条件制约而得不到发展。就拿这个项目来说了,不单单是养殖的问题,还牵扯到牧草的种植,没有优良的牧草,谈什么畜牧业?我说小王,你看能不能这样,我去联系一些教授,大家一起去你们县看一看,如果合适,完全可以把研究和实验这些基地,落在方栏县上。这样一来,向上面申请资金也方便一些。当然了,最好县政斧也支持一些资金。” 王国华最初的目的,只是想把包小松忽悠下去,没那么大的野心。不曾想,包教授兴致来了,居然提出这个构想。王国华觉得只是一个机会,搞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,有农大这么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在县里蹲点,这是求不到的好事情啊。 “县里支持资金不现实,但我可以向市里,向省里寻求资金。实在不行,还可以向社会上想办法,只要能看见效益,不怕没人投钱进来。”王国华这话说的有点模糊,留了很多的余地。对此包小松没听出来,他光顾着高兴了。一顿饭吃下来,项目推广的事情有了眉目,走出了第一步,接着练科研的事情也有了进展,不高兴都是怪事了。 一高兴,包小松就多喝了几杯,最后还是王国华和王主任把他扶回家的。 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