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唐通
“将军若是不信,那就一刀把我杀了吧,反正我这命也是将军救的,死在你的手里,我李起也没什么冤的,不过在临死之前,我还要告诉将军一件事,还请将军一定要早作打算!” “说,什么事?” “吴三桂不久之后就将与那李闯反目成仇,不但如此,与李闯反目后,吴三桂还将投降满清鞑奴,将整个山海关都献给他的满清主子!” “咝!” 郭云龙倒吸一口凉气,如果说李起之前将这番话说给郭云龙听的话,郭云龙那是断然不信的,而且极有可能恼羞成怒之下,一刀把李起砍了也说不定。 毕竟这样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,要知道关宁铁骑和满清打了几十年的仗,哪个人和满清不是仇深似海,有你没我。 便是那吴三桂,他家里也是有许多族人战死在抗击满清的战场上的,他的父亲吴襄更是差点就死在了满清手里,这样的仇恨,他吴三桂又怎么可能投降满清呢! 可是现在经过了吴三桂投降李闯,大杀不服勇将后,郭云龙又是不得不心里下意识的信了李起三分! 一时间,郭云龙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! “你这样说,那这件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?” 尽管郭云龙不信,可是嘴里却还是对李起问道。 李起镇定从容的答道:“吴三桂和李闯反目,估计就这七八天,至于投降满清,那自然是他们反目之后紧接发生的,不会超过半个月!” 郭云龙看着李起,不知为何,郭云龙内心之中竟然是生出几分对李起的恐惧来。 这小子未卜先知,胆气出众,这样的人,以后若是不能成为救国救民的乱世英雄,那必将成为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! “锵”的一声,郭云龙猛地拔出腰间佩刀,架在了李起的脖子上,喝问道:“说,你对本将说这些,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你以后又是有何打算?敢有半句假话,本将军砍你脑袋!” 面对着郭云龙如狼似虎的眼神,李起心知不能隐瞒,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一旦让郭云龙看出半分怀疑,那自己今天绝无活命之理, 于是李起打算照实说,反正自己行的正,坐得直,怕什么。 “我做这些,只是想要离开这里,我不想跟着吴三桂投降李闯,更加不想跟着吴三桂投降满清,把祖宗给卖了,最后拖着一根金钱鼠尾辫像狗一样的活着,这样的日子,我宁愿死了干脆! 所以我要离开,可是凭着我一个人,我根本走不出山海关。这时候我想到了将军,我赌将军是个忠义汉子,一定不会跟吴三桂狼狈为奸,只要将军躲过吴三桂的屠杀,那到时候只要一有机会,将军一定会逃走,那时,我想将军一定会带上我! 不管将军信不信,这就是我的打算,若是将军不信,李起无话可说!” 说完,李起闭上眼睛,要杀要剐,任凭郭云龙处置。 静,死一般的寂静,只有各人的呼吸之声可闻,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 “从现在开始,你跟在我身边。” 郭云龙将刀收了起来,对李起说了一句,而后转身要走。 “不。” 郭云龙诧异的回过头,看着李起,不知为何李起会拒绝。 “现在吴三桂到处在清理不服之人,若是让他知道你身边多了一个人,只怕会引起他的怀疑,所以我还是应该待在属于我的地方,只要将军走的时候叫上我,那便足够了。” “也好。” 郭云龙答应一声,而后对几个心腹亲兵说道:“送他回去。” “将军保重,还是那句话,不论何时,还请将军保住有用之身。暂时的苟且也许生不如死,但是远方依然有清竹小酒!” “呵呵呵,,,你小子倒是读过几年书啊!” 郭云龙呵呵笑了几声,看向李起的目光已经是没有敌意了,因为他在李起的眼神里面,看到了真诚的目光,这种眼神,让郭云龙知道李起眼睛里有的是关心,心里存的,是忠义。 李起被蒙着头,又是送回了自己的营帐。 见李起平安归来,张四有等人都是惊奇,都是没想到李起竟然还能活着回来,大家一窝蜂的凑到李起面前打听。 李起只是对他们郑重说道:“太晚了,你们也都别瞎打听了,外面乱的很,大家都各自自求多福吧。” 说完,李起就是躺倒被窝里,用被子蒙着脑袋,装作睡觉。 大家见李起这样,也是不敢再多问了,这时候是军队的非常时期,谁都知道其中危险,自然也是不敢再问了,一个个的也都是学李起的样子,用被子蒙着脑袋,睡觉,只求这一次自己不要受到无辜连累。 李起他们蒙头睡觉,吴三桂却是忙的脚不停歇,这一夜,腥风血雨,数百忠勇将官和士兵被秘密处决,直到吴三桂将杨坤,胡守亮等人的兵马彻底掌控,这才是作罢。 崇祯十七年四月六日,这一天,山海关关门大开,吴三桂带领一众将官大员在关门口迎接明朝降将,如今大顺朝的定西侯唐通,与唐通一同前来的还有李自成派来的大顺朝兵部左侍郎左懋泰。 此次唐通前来,受李自成命令,还带来了手下八千兵马,用以代替吴三桂,接管山海关。 对于李自成的这番安排,吴三桂尽管心里不舒服,可是也不敢表露分毫,毕竟自己是新近降将,加之山海关乃是边疆关隘重中之重,又是护卫京师的重要险关,这样的关口,李自成不可能不亲自掌控在手中。 “哈哈哈,,,吴将军别来无恙,来来来,本侯为你介绍,这位乃是大顺兵部左侍郎左懋泰左大人。” 一见面,唐通热情的就是为吴三桂介绍了。 对于吴三桂的投降,唐通真的很高兴,因为他以前和吴三桂一样,也是大明一镇总兵,虽然他打仗不怎么样,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竟然是得到了崇祯帝的信任,几次三番对他委以重任。